《建筑篇》 门(1)--李土生

发布时间:2015-11-01 23:30:26来源:李土生浏览:311

——门(m n)【門】

“门”,繁体为“門”。象形字。

“門”的甲骨文像由门框、门扇、门楣等组成的简易双扉柴门形。“門”的本义为双扇门,是房屋、墙垣等建筑物的出入口所设的可开关的装置。《玉篇》:“門,人所出入也。”引申指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的出入口,如车门、房门、院门等。在古代,“門”与“户”有别:一扇曰户,两扇曰門;在堂室曰户,在区域曰門。“門”由左右两“户”组成。“户”的甲骨文为“門”的半边。“户”为小,“門”为大。

“门”能起到与外界联系或者隔离的作用。简化字“门”既以其开阔而通透的字形昭示了门与外界沟通、联系的作用,又以“丶”表示停顿,暗含阻隔、阻止之意,寓意门与门各不相干,此门人难入彼门中。“门”由此可引申为事物的分类,如分门别类、门外汉。

“门”可以表示形状或功用与门相似的东西。宋朝欧阳修《与尹师鲁书》:“灶门老婢。”“灶门”指炉灶的通风口,形状像门。电门、阀门、闸门等作用都与门相似,可以开关。门是出入建筑物的必经之地。去拜访、探望某人,进门是不可缺少的程序,“门”由此引申为门路、路径。《楚辞•九章》:“事君而不贰兮,迷不知宠之门。”对君主忠诚坚定没有二心,却一直不受重用。这里的“门”就是现在人们常说“窍门”,即能解决困难或问题的有效途径。

“门”又为家、家族。南朝时期陈寿《三国志•先主传》:“汝勿妄语,灭吾门也。”你不要胡言乱语,这样会灭了我的家族。古代社会等级森严,“门”是等级高低的象征。贫寒之家称为柴门、蓬门。魏晋时代称“下品无士族,上品无寒门”。唐朝杜甫《客至》:“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”铺满落花的小径不曾为来客清扫,如今我特地为友人打开家门。而朱门、豪门、侯门则是有权有势和富有人家的代名词。杜甫有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的名句;唐朝崔郊《赠婢》有“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”的悲愤与无奈。“豪门”与“蓬门”有天壤之别,因此旧时婚姻讲究“门当户对”,即婚嫁的男女双方家庭条件等各方面都要般配。

古代私家讲学授徒,弟子在老师的家门内学习,老师是将学子带入知识之门的引路人,所以“门”引申为与老师相关的人和事。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昔我同门友”,即过去同在一个老师那里学习的学友。儒家创始人孔子有许多出名的圣贤弟子,被后人统称为“孔门七十二贤”。每个老师教授的思想和内容都不尽相同,孔子的弟子继承儒家学说,墨子的弟子继承墨家学说。由此,“门”又引申表示类别,特指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。“门派”指学术、宗教的派别,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叫“门户之见”,自己创立新的学说叫“自立门户”。

有趣的是“后门”一词含义的演变。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甲编卷六中有“留后门”一条:“今若直前,万一蹉跌,退将安托?要须留后门,则庶几进取有据。”这里所说的“留后门”,是“留退路”的意思。明朝王一鹗的《总督四镇奏议十•举劾四镇将令疏》有“开后门”的说法:“占公匠六十余名,各色营造私开后门,物议沸腾。”文中的“开后门”,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,以方便人的出入,是指“开方便之门”。据说宋哲宗(年号元佑)死后,徽宗继位,重用蔡京为相,蔡京一伙拼命排斥和贬谪元佑旧臣。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,因其戒牒是元佑年间的,即逼其还俗;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,因是元佑年间出家的,也被剥下道袍。一个官员问蔡京党羽:“今国库发下来的俸钱一千贯,皆为元佑钱文,如何处置?”蔡京党羽略作沉思,悄悄地说:“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!”后来,人们就用“走后门”形容贿赂当权者,以达到政治或者经济目的的行为。